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深入开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校党委书记 曲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天津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
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国家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长期坚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把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通过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深邃思想、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为提升全体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作出贡献。
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是社会主义的批判者和掘墓人。要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使他们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底气,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时具有清醒的政治判断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法律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国家安全立法全面推进,基本形成了与我国战略安全环境相适应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并对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行了相关规定。201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具体指南。高校要认真落实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法定职责,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目标,统筹各领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机融合的国家安全教育格局。
全面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落地落实落细
(一)坚持党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天津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党委对学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国家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统筹谋划推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教育“必修课”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健全学校国家安全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基层党委成立工作小组,每季度围绕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事故警情、安全形势等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加强学校国家安全教育顶层设计,在课程方案、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强规划和指导,凝聚各方资源,形成系统合力,稳步推进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二)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天津师范大学统筹学校各类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多渠道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一是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学校从2023级本科生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1学分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该课程依据《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制定教学大纲,使用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确保课程指导思想、内容与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课程坚持本科生全覆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践演练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学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建设,统筹校内优秀师资组建任课教师队伍,成立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邀请国家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二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元素,把专业知识传授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例如,在“自然资源学原理”“地图学”等课程中融入国土安全的内容;在“信息安全”“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课程中融入网络安全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课程中融入政治安全的内容等。
三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等课程中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有机衔接,各有侧重。例如,在“军事理论”课程中有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的“国家安全”教学安排,侧重于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角度讲授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等内容。
(三)坚持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三全育人”体系
通识性国家安全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因此要善于运用“三全育人”这一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天津师范大学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覆盖,将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学校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扣活动主题,以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志愿服务、知识竞答、专家讲座等形式,通过播放视频、悬挂横幅、图文展板、网络推文、公益广告等媒介对全校师生进行国家安全宣传。
二是设置学生安全委员,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学校以“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为标准,在全校各班级设置安全委员并开展系列培训,组织安全委员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宣讲安全知识,建立学生安全委员发现安全隐患“直报”制度,形成全体学生人人重视安全、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协同联动,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学校强化与属地等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联合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涉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有力维护了校园和周边安全稳定。
守正创新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诸领域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将政治过硬作为合格人才的首要标准。天津师范大学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学生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一是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通过政治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民族复兴展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政治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政治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不断彰显国家安全教育的师范特质
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摇篮,抓好师范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师范生的国家安全素养,更会影响一代代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养成。天津师范大学发挥师范院校特点,着重在国家安全教育的思想感召力、教育感染力、数字引领力上下功夫。
一是凸显思想感召力。通过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要使师范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根主线”“五大要素”“五大统筹”“十个坚持”“二十个领域”等知识性内容,更要使师范生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统筹的思想、系统的思维、矛盾的观点、发展的理念等,使他们能够从哲学层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是提升教育感染力。学校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培养他们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能力。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天津师范大学25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天津市国家安全主题成就展讲解员,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使观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新时代国家安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宝贵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是增强数字引领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持续迭代升级,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温志强教授团队和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共同研发制作“应急安全宣传大篷车”,依托先进技术,通过图文、影音、AI+VR互动等多种形式,设计了消防、用电、烟雾逃生、地震模拟等主题应急科普模块,实现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应急安全知识科普。
(三)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科学研究
普及性国家安全教育和专业性国家安全研究如国家安全教育之两翼,需要协同发展、相互促进。高校应发挥学科综合、智力密集的优势,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推动“国家安全学”科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国家安全智库建设。学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政治学、世界史、环境科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为抓手,成立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协同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创造,产出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思想产品。“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安全、国家治理、心理健康等领域,学校获批设立天津市高端(培育)智库3家,天津市高校(培育)智库7家,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CTTI)12家。近年来,多件相关智库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部分成果获得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二是强化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学校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引导,通过基于国情、面向基层的实践调研和理论探索,深入推进融合历史与现实、国情与民意的全局性、前瞻性研究,不断提出孕育大思想、大战略的原创理论,为国家安全研究筑牢学理根基。“十四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各类项目128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5项;获批省部级项目406项,其中重点项目73项。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3项。
三是建强国家安全研究专家队伍。专家队伍是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学校充分发挥人才高地优势,围绕首席专家组建国家安全复合型研究团队,并不断优化团队的人员构成、学科分布、知识结构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十四五”期间,学校2人获批国家级人才称号,4人获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称号,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面向未来,天津师范大学将站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内涵,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举措,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为维护国家安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张立新